学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与途径,设计有效的德育活动方案,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对各种德育问题。
同时,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教育观察力、深刻的教育思考力和有效的教育执行力。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对德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德育观念与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这种德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素养的提升,将使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三)增强道德教育意识,促进个人成长
《德育原理》课程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通过对德育重要性的深入理解,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社会进步的深远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关注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并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各种德育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不断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促进个人的道德成长。这种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还将对其整个人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德育原理》这门本科生课程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道德教育领域的大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构建扎实的德育知识体系,培养德育实践能力,增强道德教育意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德育基本概念与历史演进拓展
(一)德育概念的深度挖掘
德育概念的伦理学阐释:在多维解读德育概念基础上,从伦理学视角进一步剖析。伦理学为德育提供了关于道德本质、价值与规范的深刻理解。不同伦理学派别,如功利主义伦理学强调行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这对德育中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行为后果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具有启示意义;而义务论伦理学注重行为本身的正当性,以康德的绝对命令为代表,提醒德育要培养学生对道德义务的敬重与自觉履行。通过伦理学阐释,学生能从道德哲学根源理解德育概念,明晰德育在引导个体遵循道德准则、追求道德理想中的关键作用。例如,在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时,运用不同伦理学观点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做出道德选择,深化对德育概念中道德判断与行为引导内涵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