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全面信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则主张评价应关注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局限于预期目标,强调对课程的非预期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详细讲解课程评价的方法,包括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测验、考试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如计算平均分、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质性评价方法则注重对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描述、解释和理解,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以深入了解课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对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课程评价手段,为改进课程设计和提高课程质量提供依据。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实施:深入分析教学评价的类型,按照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总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教师评价应注重全面、客观、公正,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介绍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如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教学评价类型和实施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评价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程教学方式
(一)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向学生传授《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方法技巧。例如,在讲解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时,教师会详细阐述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