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课程设计流程。为了使抽象的理论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教师会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比如,以某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分析其在运用目标模式进行课程设计时,如何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确定课程目标,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评价来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会从理论高度分析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二)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在学习教学理论流派后,教师可能会提问:“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哪种教学理论流派更适合指导教学实践?为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教学理论流派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拓宽思维视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设计一门具体学科的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索课程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例如,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小组成员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最后,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模拟演练
实践教学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教学观摩,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课堂实地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观察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观摩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