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月龄增长,他们开始主动表达情绪以吸引照料者注意。教材可结合具体实验研究,阐述婴儿情绪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如亲子互动质量对婴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作用。对于幼儿期,深入分析幼儿游戏与心理发展的紧密联系。除了常见的象征性游戏,介绍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不同类型游戏对幼儿认知、社会交往和情感发展的独特贡献。例如,结构游戏能锻炼幼儿的空间认知和动手能力,规则游戏则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规则、培养合作意识。
童年期与青少年期:在童年期,丰富对儿童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发展的阐述。学习动机从外部奖励驱动逐渐向内部兴趣驱动转变,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环境如何影响这一转变过程。在学习策略方面,介绍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等在童年期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法。对于青少年期,增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剖析。除了常见的焦虑、抑郁情绪,探讨网络成瘾、社交恐惧等新兴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表现、成因及预防干预措施。同时,分析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如心理韧性、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途径,引导学生关注青少年全面心理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部分拓展
(一)学习心理丰富
学习理论新进展:在介绍经典学习理论后,引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如联结主义与认知主义融合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刺激 - 反应的联结,还涉及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知识建构。以神经网络模型为例,解释其如何模拟人类学习过程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信息传递,为理解学习机制提供新视角。此外,介绍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发生于真实的情境中,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产物。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等概念,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类型与策略深化:除了传统的知识学习,详细介绍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等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与机制。在技能学习方面,区分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分别阐述其学习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及教学要点。对于态度学习,分析态度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如榜样示范、群体规范等如何塑造学生的态度。同时,深入探讨不同学习策略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应用。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运用解题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如何通过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心理扩充
个性化教学与差异化指导:强调个性化教学的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