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玄妙之机。太极拳高手们认为,虚静「乃太极拳最精微处,非稍有根底者殊难领会」,又说:「太极拳应敌时,其最妙处在以虚静胜人,故太极拳实以无法为法」。
在内功的最高境界,武学与道家互通互融,达到了高度的一致,这就是武学中的「拳道合一」。武术家们早就明确指出:「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划清了武艺与道艺两种境界的差别。
在练习化劲的时候,习武者周身内外全仗真意运用,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其运气亦不着意,亦非全不着意,忽隐忽现,若有若无。
呼吸似有似无,以真息行之。练到至虚,则身无其身,心无其心。一些武学大师如实地纪录下他们练习化劲时的体会。
孙禄堂先生说,他练化劲时,每天练一形之势,到停势时,心中神气一定,就感觉到腹部如有物萌动,后来又出现周身发空的景象,觉得身体一毫也不敢动。
再练一些日子,感到丹田内如有两物相争,渐渐安静。这时仍是在练拳趟子,内外一气,缓缓悠悠练之,不敢有一毫不平稳处。练拳时,呼吸用意于丹田,从尾闾至夹脊、玉枕、天顶而下至丹田,与静坐功夫相同。
以后不论行、走、坐、立,皆有内中或动或不动的感觉。有时熟睡时内中忽动,动而即醒,仍用练拳的呼吸方法。
再过一段时间,睡熟后内中不动,内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而且不论静坐、练拳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到这时才体会到拳术与丹理是同一道理。
在长期的内心虚静的状态下,中枢神经的反应可以达到极其敏锐的令人吃惊的地步,乃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是形容习武者的感觉灵敏已达极处,即使加上像一片羽毛、一只苍蝇那样微乎其微的力量,也能立即觉察清楚并作出反应。
习武者练出了这样的谖夫,在同人交手时,只要一搭上手,对敌人的功力深浅即已尽悉无余,而敌人对我却懵然无知,只能处处被动,为我所制。
一般的技击家讲究的是以快打慢、以强击弱,高明的武术家却把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奉为准则。一般的技击家在临敌时常常心急如火,气血上涌,恨不得一拳将对方打翻。高明的武术家面对强手,却能做到心平气静,从容不迫,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他们在同人交手时,心境空明,无虑无念,置胜败于不计,置生死于度外,形神合一,心无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