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五十个农技推广站在南方率先建成,很快显现出显着成效。江南某村的示范田中,采用新农法的水稻长势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吸引了周边村庄数百农户前来参观。指导员们耐心讲解新技术要点,农户们听得如痴如醉,争相报名学习。
"我家祖祖辈辈种田,从没见过禾苗长得这样好!"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农激动地说道,"明年我也要试试这个新法子!"
看到农户们的热情反应,苏锦绣倍感欣慰。她随即下令加快推广站建设进度,并从农业学院抽调更多人手支援。
为了确保技术输出的质量,苏锦绣还设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每个推广站每季度都要上报农户培训人数、技术推广面积、产量提升比例等数据,由专人负责检查核实。表现优异的推广站将获得额外奖励,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工作。
同时,为解决偏远地区农户难以前往推广站的问题,苏锦绣创新性地组建了流动技术小队。每支小队配备三名指导员和一套完整的教学器材,走村入户,直接将技术送到农民家门口。
"技术要送到田间地头,让每个农户都能学得会、用得上。"这是苏锦绣反复强调的要点。
在技术输出过程中,苏锦绣也遇到了不少阻力。有些地方的守旧士绅出于私利,阻挠新农法的推广;有些地区的农户因循守旧,不愿尝试新技术;还有一些地方官员敷衍了事,推广工作流于形式。
面对这些问题,苏锦绣采取了灵活的应对策略。对于阻挠改革的士绅,她通过皇权施压,必要时甚至直接拿下其官职;对于不愿尝试的农户,她安排指导员以身示范,用实际成果说服;对于敷衍的官员,她派出暗访小组,一经查实立即撤换。
在苏锦绣的强力推动下,农技推广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短短半年时间,全国已建成一百二十个农技推广站,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县域。新农法的推广面积达到三百万亩,直接受益农户超过五十万户。
一天,苏锦绣正在批阅文件,周伯匆匆进来报告:"娘娘,好消息!西北盐碱地改良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试验田的产量竟比普通农田还高出一成!"
苏锦绣闻言大喜:"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西北地区一直是我们的难点,如果能攻克盐碱地难题,将为国家增加大量良田!"
她立即命人准备,决定亲自前往西北考察。临行前,萧承煜特意召见她:"爱妃此行要多加小心。西北地区环境恶劣,又多盗匪,朕已派御林军五百人随行保护。"
"多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