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手中执笔,正在默书下一道密谕。
房内只点一盏青灯,室外人影不近,整个中书宛如一座幽闭机关。
一会儿后,他搁笔,目光落在殿外。
“来人。”
一名心腹亲信即刻入内:“相爷。”
“去,调出兵部近三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调兵记录,尤其是安禄山麾下粮草、补给、调动频率。”
“是。”
“再去给御史台下令,从即日起,凡节度使属地内官吏、军将一律备案,若家族迁入长安者,一律监控。”
“属下明白。”
他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安禄山已久居上风,终有一日要造反。但我会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这时,一阵内侍通禀:“高力士公公求见。”
“宣。”
不多时,高力士已入书房,身着宫袍,手持圣旨金简,但并未开口,而是含笑行礼。
“李中书,陛下令我转达一句话。”
“请公公直言。”
高力士微微一笑:“陛下问——你要如何‘压’安禄山?”
李林甫不答,反而起身绕过书案,走到窗前,看着夜色中灯火如织的长安。
“告诉陛下,臣不会动他。”
高力士一怔:“哦?”
李林甫背手轻笑:“我不动他,他就怕我什么时候动他。他就睡不着、吃不安、疑心四起,调兵设防。等他自乱脚步,再一击致命。”
高力士深吸一口气:“老狐狸,还是你狠。”
李林甫回头,眼神冷漠如水:“要制住贼,先制他心。”
高力士收回笑容,点头而退。
当夜,李林甫批阅密折至更鼓三响,案前灯火未灭。
翌日,又将是长安震动的一日——因为明早,张九龄,将步入朝堂。
天宝十四年,七月二十日,长安·大明宫紫宸殿。
晨鼓三通,百官齐集,天子登殿。
今日朝堂比往日更为肃穆——李林甫复相不过数日,朝中余震尚未平息,众臣心中皆有忌惮,但也有期待:毕竟,这位“阴相”归来,注定搅动风云。
文武百官依序站列,左列为文,右列为武,中间高台之上,李隆基身披冕服,面色沉稳,目光缓缓掠过朝堂。
站在首位的李林甫神色如常,目不斜视;杨国忠则立于另一侧,目光警惕;郭子仪、高仙芝两员战将手执笏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