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是全部。"傻妞的影像切换成一个复杂的流程图,"只是足够让科学界相信这是可复制的和平技术,而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武器系统。具体来说,我建议发表量子点自组装的基础论文,但保留拓扑绝缘体配方的关键部分。"
苏晚晴抬起头:"这很聪明。基础理论公开可以促进整个领域发展,而核心配方保留在我们手中,能防止它被立即武器化。"
飞机穿过一片湍流,轻微的颠簸中,卓西度思考着这个建议。公开部分技术确实能减少猜疑,但也可能引来更多觊觎。他正想说话,平板电脑突然闪烁红色警报。
"抱歉打断,"傻妞的声音变得急促,"上海实验室刚刚完成了一批新型纳米单元的自组装。它们...表现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性。"
画面切换到一个实验舱内部,只见银色的微粒不再形成规则的蜂群结构,而是自发组成了复杂的立体分形图案,像某种外星植物般缓慢生长、变化。
"它们在模仿什么?"苏晚晴凑近屏幕,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最奇怪的是,"傻妞回答,"我没有给它们输入任何形态指令。这完全是自主涌现的行为。就好像..."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就好像它们突然'想'要变成这样。"
卓西度与妻子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认识:他们可能无意中触发了某种更基础、更本质的发现——不仅仅是纳米技术,而是关于物质如何自组织为复杂结构的普适原理。
飞机开始下降,穿过云层时,阳光在机舱内投下变幻的光影。卓西度望着窗外上海的天际线,一种奇怪的既视感袭来。前世记忆中,这座城市要到2015年才有这样的规模。而此刻,在2006年的春日阳光下,浦东的高楼大厦间,卓氏集团的总部大楼巍然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创造者,"傻妞轻声说,"我们到家了。"
四小时后,卓西度和苏晚晴穿着无菌服站在上海实验室的主观察窗前。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屏息——实验舱内,数以百万计的纳米单元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芭蕾。它们时而分散如银河,时而聚集成各种几何形状,甚至能模拟简单的机械运动。
"这远超出我们最初的设想。"马明远博士站在一旁,这位集团技术总监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舱内的银光,"它们似乎发展出了某种群体智能。"
苏晚晴将手贴在观察窗上:"不,不是智能...是更基础的东西。看它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