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target=_blank >空间不大,我的想法是,舞台布景上是不是可以重新调整?最后一幕的爆发点,一直出不来。”
\n
杨幸中肯道:“我和你想法一致。但光调整舞台布景还不够,焚书这个场景展现的太单薄,只看到村民闹事,风辞被逼跳崖,矛盾冲突是远远不够的。”
\n
江晚云沉思片刻:“我尝试过把更多东西集合在一个点上,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直观的。没有办法剪辑,要想同时展现多个冲突,太难了。”
\n
杨幸思索片刻也无果,把目光投向一旁:“这是你的学生?你刚才说她叫……”
\n
“她叫林清岁,”江晚云认真重复,而后回头,笑意温柔:“她对戏剧的感悟力很强,就邀请她过来一起听听。”
\n
邀请?林清岁觉得被带了高帽,脸色有些复杂。
\n
“感悟力很强?”杨幸意味深长地看向林清岁,笑问道:“孩子啊,那你听了这么久,有什么想法吗?”
\n
林清岁一时间也不知道江晚云是在诓骗杨幸,还是在戏弄她。
\n
“我……”
\n
她本想冷语拒绝,无意间又看向江晚云。
\n
该死,为什么是这种真挚又期盼的眼神,居然还有种不想让她失望难堪的英雄情结。
\n
心里这样想着,无奈阖了阖眼,低头看向笔记本上记录的文字,思考道:
\n
“人濒死前,不是有走马灯现象吗?风辞被村民追逐那段场景会很空,如果把舞台背景一分为二,再推换两次,那也就是四个场景,可以用四个故事填充。把风辞各个阶段的苦难填充进去,走马灯一样回顾人生,这样能不能达到你们说的冲突效果?”
\n
杨幸点头:“这个想法倒是很好。但一是剧情上会和之前有重复,二是如果台上同时出现四个不同阶段的风辞,观感上来说会有些错乱。”
\n
林清岁沉吟许久。
\n
“那用其他人的故事呢?”
\n
继而道:“深山里的墓碑,不只有风辞那一座吧。”
\n
第4章 围巾“不生气吗?”
\n
杨幸回味片刻,眸光一动,似乎对眼前这个孩子有了一丝不一样的看法,转而又看向江晚云一笑:
\n
“先前我们一直说,原著里很多边缘人物不是没有意义的,但初版舞台上只呈现了主线人物。像这孩子说的这样安排,确实在填充舞台效果的同时,还能弥补这个遗憾。不过这孩子能想到的,你应该早就考虑过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