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盛满好奇的黑眼睛,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睡梦中、忙碌的间隙里清晰浮现。思念,早已在心底酿成了浓得化不开的酸楚,此刻医馆初定,那份归心便如离弦之箭,再也按捺不住,恨不能肋生双翼,即刻飞回孩子们的身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李早已收拾停当。并无多少细软,多是些蜀地的药材样本、记录详实的康复教案手稿,以及几件御寒的粗布衣裳。车马已在侧门外套好,简单的行囊也已安置妥当。他们不欲惊扰任何人,只想趁着晨雾未散,悄然离去。临行前,小桂和莫珺一一与医馆中的大夫、学徒、杂役们作别。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用力地握了握那些布满老茧或尚显稚嫩的手,目光交汇处,是无需赘言的嘱托与信任。那些曾并肩与伤痛搏斗的日夜,早已将素昧平生的众人,熔铸成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保重,小桂神医!莫先生!”老管事的声音有些哽咽,深深一揖。
“师父,路上平安!”年轻的学徒们红着眼眶,声音带着哭腔。
小桂强压下喉头的哽塞,只点头道:“医馆诸事,就拜托诸位了。按着我们定下的章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莫珺则拍了拍几个年轻力壮学徒的肩膀:“好生学,好生做,莫负了这一身本事。”
他们转身,步履匆匆走向那扇虚掩的侧门,只想快些登车,将离别的愁绪甩在身后。然而,当莫珺伸手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两人瞬间僵立当场,如遭雷击。
侧门外那条原本清冷的巷子,此刻竟被堵得水泄不通,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头攒动。晨曦微光中,一张张或苍老、或年轻、或布满风霜、或尚带病容的脸庞,在清冷的空气中呼出团团白气,目光灼灼地聚焦在推门而出的两人身上。他们并非医馆中人,而是这蜀郡城里城外,曾匍匐于生死边缘,又被女子医馆、被小桂和莫珺从鬼门关拉回的百姓!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神医夫妇今日归京的消息,竟如野火燎原般传遍了四里八乡。
人群如沉默的潮水,却又蕴含着巨大的、无声的力量。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补丁摞着补丁,脸上刻着灾难留下的深痕,但此刻,每一双眼睛里都闪烁着最质朴、最滚烫的光芒——那是劫后余生的感激,是重获新生的敬畏。没有人喧哗,只是那样静静地、执拗地站着,将巷子堵得严严实实,仿佛一道由血肉与情义筑成的堤坝,拦住了他们归家的路。
“神医……”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沉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