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没有意见,王阳就让我们五人去队部先把各自的粮食领回来。
我们五人一起出门,沿着乡间小路往队部走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路上,不少村民站在路边,好奇地对我们指指点点,似乎在议论着什么。
他们的目光让我们有些不自在,仿佛我们是外星人一样。
到了队部,我们找到黄书记,说明了来意。
黄书记神情严肃地看着我们,说道:“粮食是按公社规定发放的,每个新来的知青都有十斤苞米面作为落户粮。
以后的粮食,就要用你们的工分去换了。你们要在这里好好干活,多挣工分,不然就没粮食吃了。”
我们一个个乖乖点头,保证一定好好干。随后,我们找到大队的王会计,每人领了一袋苞米面,便离开了队部。
回去的路上,村民们依旧站在外面,一些孩子看到我们,竟跑过来好奇地围着我们转,嘴里还喊着:“川省锤子,川省来的锤子。”
“锤子”在川省可不是什么好话,是骂人的脏话。听到孩子们嘴里喊着“锤子”,我们脸上都露出了怒意。但初来乍到,我们也不敢把孩子打一顿。
那些大人们看着我们的窘态,笑呵呵地呵斥着孩子,可孩子们依旧闹腾。
我们快步走回知青点,程哥气得不行,找到王阳说了这件事。
王阳无奈地对程哥说:“这里的村民就是这样,说话没什么顾忌。我们东山来的知青,他们也叫我们‘东山棒子’呢。其实,他们大多数人的祖籍都是东山的,连自己都这么叫,你们不用太介意。”
听了王阳的解释,程哥还是气呼呼的,他给王阳普及了川省“锤子”在川话里的意思。
王阳笑着说:“我知道‘锤子’在川话里的意思。东北人说你们是‘锤子’,是因为你们的身高,就是说你们个子小,真的不用太在意。你不让他们说,他们也不会改的。”
来东北的第一天,因为“锤子”这件事,我们都很生气。
即使知道他们不是骂我们,也觉得被歧视了。
晚上,女知青们负责做饭。秸秆烧火,大锅炖菜,晚饭很是丰盛。
看着炕桌上摆放的两盆用肉炖的洋芋和扁芸豆,一大盘黄澄澄的苞米面锅贴,我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
这几天在火车上,我们吃的都是自己带的食物,没有吃过一顿正常的饭菜,胃里都冒酸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