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到热乎乎的饭菜,我感觉自己口水都流出来了。
在男知青屋里的炕上,两张炕桌拼在一起,十一个知青围坐一圈,很有在老家吃席的感觉。
王阳在大家都坐好后,说了一段欢迎词:“今天我们知识青年相聚在这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我作为一个在这片土地上接受了五年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老知青,代表八山子公社三大队知青点,欢迎七位新知青的到来。
小常、小刘已经来了三天了,今天又来了你们五位。我们现在是一个大家庭,你们每一位知青都是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有缘相聚,我们青春无悔。”
说完,王阳主动先鼓起了掌,大家也都跟着鼓起掌来。
这顿饭吃得我肚子鼓鼓的。这是我第一次吃东北菜。
那两个女知青,其中一个是黑省的,叫张莲凤,这顿饭她是主厨;另一个是和王阳一起过来的,也是东山省的,叫赵燕燕,她负责洗菜烧火。
叶珍没有帮上什么忙,只是瞪着大眼睛看着两个知青姐姐忙来忙去。
第二天早上,我们吃的早饭叫“面子粥”,其实就是苞米面糊糊,还有一盘昨天剩下的苞米面锅贴。
张莲凤听我们这些川省的叫苞米锅贴,她纠正我们说:“这个不是锅贴,在东北它叫‘大饼子’。还有你们说的‘洋芋’,在东北叫土豆;‘扁芸豆’叫豆角,记住了吗?”
吃完早饭,我们跟着老知青一起往干活的地里走去。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王阳说这就是咱们干活的苞米地。
我说:“这不是‘苞谷’吗?”王阳耐心地告诉我,苞米面原来就是“苞谷”磨出来的。
我们知青是分散开加入到社员的每个小组中的。
我年龄小,长得也瘦弱,就被分到了妇女的一个组里。
这个组里就我一个知青,主要干的活就是掰苞米。这些妇女长得都很壮实,都是那种干活时嘴也不闲着的人。
她们看到我这个男知青来了她们组,都很好奇地问我这问我那的,我也乖巧地回答着她们没完没了的问题。
我的川省普通话听得她们云里雾里,没听懂多少我的话。而我反而在她们的说话中听明白了很多东北好玩的称呼。原来,这里的妇女都叫“老娘们”,男人都叫“老爷们”,孩子都叫“小逼崽子”,老人都叫“老登瓜”。
这一上午,我也没掰多少苞米。这群“老娘们”没有管我干不干活,只想逗我说话玩。
我一边跟她们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