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把手续办完了,户口也落到了这个公社的三大队。从一个城市青年变成下乡知识青年,以后也就是农民了。
三大队离公社有几里地,还是老杨负责送我们过去。
到了三大队,仍然是热情的老杨和同样热情的大队部领导们给我们安排了住处。
我们的住处是大队的知青点。
知青点就是三间很大的没有屋顶的土坯房,房子前后是黄土堆起的低矮围墙。
我们拎着行李站在院中,看着知青点屋门前站着几个迎接我们的知青。
大队书记老黄给我们先做了介绍,我知道了这里现在只有六个知青,两个女的,四个男的。
大队的领导们离开了知青点,老杨也嘱咐了我们几句,然后回公社了。
知青点屋内中间是“外屋地”,在东北,屋里的“外屋地”就是厨房。
厨房里有两口大铁锅,分别靠在东西两面红砖墙上。
东西两面墙都有屋门,屋门内就是男女知青住的屋子。
女知青住东屋,男知青住西屋。
看到屋里除了不太宽的地就是宽宽的大炕,大炕上铺着炕席,很干净。
叠好的被褥整齐地摆放在炕里侧的箱子上面。
这时,一个长得很高大的知青过来给我们分配了各自睡觉的位置。
我被分到了最里面的“炕梢”。
给我们分配睡觉位置的大个子叫王阳,是东山省的,在这里已经待了五年了。
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个子也不矮,叫林跃进,是跟王阳一起到这里的,也是东山省的。
另外两人,一个是苏省的,叫常青林,一个是西山省的,叫刘勇,他俩只比我们早到了三天。
王阳说,原来这里的知青有二十多个,这两年都陆续回城了。
男知青就剩他们两人,女知青除了一个在这里结婚的,就剩她们两个了。王阳说,我们几个川省的刚到这里,需要习惯一段时间。
外面仓房里还有走的知青留下的箱子,让我们去找找,基本上都能用,自己买把锁就行。
安排好住处后,王阳把女知青们叫到了“外屋地”,当众说了一下吃饭的问题。
他说,我们没来的时候,他们都是在一起吃的。现在人多了,是不是还要在一起吃,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见。
最后,大家都赞成还在一起吃,女知青做饭,男知青每天拿出一个工分补给女知青。
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