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新君召他来京,既然不是为了再次打击在华天主教,就一定是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学,甚至可能全面引入西学。
\n
徐光启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圣上!西教绝非异端,从无改天换地的大逆之心,臣愿以身家性命保之。”先给皇上吃一颗定心丸。
\n
“嗯。”朱常洛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n
“万历三十五年,臣回乡丁忧,在家乡以西学为基础。建造农庄别墅、开辟种植园,并在这些种植园里对舶来的农作物,进行引种耕作试验。”“臣以这些农种成果为经验,作出《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文。四十一年,臣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并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等册。最近正在准备将这些经年积累的农业资料结集成书,编成一本.《泰昌农政》。”这就是在拍马屁了。
\n
如果他的农学著作能够流传千古,那么白捡了一个署名的皇帝也能捞一个立言的美名。就好像朱棣之于《永乐大典》一样。
\n
《农政全书》改成《泰昌农政》?你这小老头还真会啊。朱常洛笑了。
\n
有戏!徐光启看见朱常洛笑了,顿感此计有效,于是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继续向朱常洛展示西学的实用性。
\n
“三十八年,臣丁忧结束,回到北京官复原职。因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臣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徐光启滔滔不绝,脸上逐渐浮现出狂热的神色。
\n
朱常洛耐心地听着,不时提几个问题,发表意见。
\n
渐渐地,徐光启开始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感觉。那真是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令人动容。
\n
“徐卿,朕想要引入西学,给如同死水一般的大明带来新的活力”这时候,孙承宗已经离开了皇极殿右厢房。两位皇子的课还没上完,也不能因为上课打搅皇上与徐光启的谈话,所以他便领着两位皇子暂时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