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那我们为何要向皇帝提出那么多条件?”
\n
“古人有句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孟胜新笑着说道:“我们跟大明之间谈条件,自然是先狮子大开口,然后再坐地还价,能要一点是一点。”
\n
“你们想想,大明诸多藩属国之中,最终能为其分忧解难的有几个?此前,朝鲜算一个,在对建奴的作战中,对辽东军事助力甚多。不过,自建奴于数年前将朝鲜暴打一顿后,不敢在明面上支持大明了,更不敢派出军队襄助辽东诸镇进攻建奴。”
\n
“相反,这几年时间里,我们新华积极出动海军舰船协助东江镇反击建奴的侵袭,并帮助总兵黄龙稳定辽海局势,使其能在旅顺、永宁、熊岳等沿海堡寨建立坚固的防线,还配合东江水师大破登莱叛军水师。”
\n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新华可以较为优惠的价格为大明提供一部分守城利器——火炮,从而为明军巩固并稳定辽东局势提供巨大的支持,就凭这一点,便足以让大明政府高看我们新华一眼。”
\n
“要知道,登莱叛乱发生后,大明不仅损失了数年来辛苦铸造的大量火炮,还导致数百名优秀的兵仗局铸炮匠人殒于乱中。这使得大明在短期之内,无法拥有足够的火炮来对抗建奴的侵袭。而缺乏了重火力的支持,辽东诸镇的官兵似乎就不怎么会守城了。”
\n
“说来,也是唏嘘不已呀,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就以擅攻城亦擅守城而闻名。而甭管发源于东北还是西北的诸多胡族鞑虏则截然相反,擅野战的同时,是既不会攻城,也不会守城。即便横扫欧亚大陆如卷席的蒙古人也不例外,否则,区区一座襄阳城还用围攻七年之久,最后还得吕文焕献城投降才能将其夺下。”
\n
“但是,到了天启、崇祯时期,居然出现了倒反天罡的一幕场景,辽东的诸镇明军丢失了祖传的守城手艺,频频让建奴拔城夺寨。嗯,别管建奴用的什么法子,偷袭也好,内应也罢,无论怎样,明军确实在面对建奴大举攻袭而来时,表现得极为差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