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要不然,为何要弃母邦而去?
\n
不过,当新华使臣婉转地提出,将那些遭灾受害的无数难民转移出海,前往新华垦荒生息,也是为大明分忧,为朝廷解困。
\n
若是成千上万的流民无以赈济救纾,那后果是什么,大家都能想象的出来。
\n
参与商谈的大明官员听罢,沉默良久,随即在请示了内阁后,对移民出海问题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n
即,我官方明面上依旧不允许大明子民私自出海,但对于新华招募大明难民前往海外“垦殖和打工”的行为,将不会严厉禁止。
\n
但这种行为,必须向所在地方府县官员进行报备,经获准后,方可进行“招募”活动,而且整个过程要在地方政府和卫所的监督下进行。
\n
军事合作,那不用说,大明政府欢迎新华为明军提供相应的火器和装具,也接受新华海军在辽海地区给予东江镇的军事支持。
\n
不过,出于对新华的优待,大明政府允许新华使臣在获得礼部签发的凭证后,可行走于广州、南京和京师三地,并要求在当地官府进行及时报备。
\n
按理说,新华使臣在太和殿上,当着崇祯帝和群臣的面大表一番“忠心”后,引得崇祯龙颜大悦,趁机提出十余项“赏赐”,但最终却仅得到这么几个小要求,应该会感到非常的失望才对。
\n
“其实,我们提的那些要求,大明政府同不同意都无所谓。”孟胜新放下手中的邸报,笑着说道:“以大明中枢目前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即使我们没有获得他们的诸多许可,还不是照样能像以前那般进行移民和贸易(走私)。”
\n
“此番朝觐,最大的目的是要在大明获得一个正式的官方认证。嗯,也就是说,我们新华跟大明政府建立了一种比较亲密的宗藩关系,然后便可以借助这种身份的掩护,在沿海地区做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