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
\n
“嗯,这倒提醒了朕。”朱慈烺转向一旁的另一名大臣:“郑卿提到的监察问题,你怎么看?”
\n
那大臣连忙拱手道:“陛下圣明,确实如此。微臣以为,可先从小范围内成立商社试点的监察司,直接向朝廷报告,一切事务透明化,避免各地中饱私囊。此外,屯堡的将领也应参与其中,以确保饷券试行不偏离初衷。”
\n
朱慈烺微微摇头,神情中带着几分沉思,但并未完全否定郑鸿逵的提议。他语气平和,却又不失决断地说道:
\n
“你的思路方向是对的。屯堡商业的布局确实不能拖太久,但凡事都需稳妥推进。军队这边的改革若能先试点成功,不仅能树立典范,也能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即便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了成功的案例作为支撑,我们的信誉不会轻易崩塌,风险也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n
听到朱慈烺的肯定,郑鸿逵顿时心生振奋,连连应诺,随后趁热打铁,又问了几个具体实施细节上的问题。
\n
朱慈烺不慌不忙,耐心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以具体实例加以说明,让人倍感信服。接着,他翻开了李霄林递上的另一份规划书,里面详细记录了关于设立自营工坊、市舶司以及山海钱庄等机构的方案。这些计划不仅关乎当下的经济改革,更关系到大明未来商业体系的长远发展。
\n
朱慈烺看得极为专注,每翻一页都显露出深思熟虑的神情。市舶司的设立旨在加强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与调控,而山海钱庄则计划构建一套更为稳定的货币流通与贷款体系。
\n
这两大机构,再加上负责统筹各地商业与生产的工商司,构成了大明未来商业经济的“三驾马车”。从内陆到海贸,从市场到货币,这套体系几乎覆盖了整个经济命脉。
\n
朱慈烺心知,这些规划背后的实现难度不容小觑,但如果成功推行,必将彻底改变大明的经济格局。
\n
“这些方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