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手段,大明在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效率上,将远超荷兰和西班牙。
\n
这种效率上的碾压,最终会体现在军队建设上——更加精良的装备,更加训练有素的士兵,以及源源不断的战斗力储备。
\n
然而,他也深知,这样的伟业需要时间和耐心,任何急于求成的举动都可能功亏一篑。正当他沉思时,郑鸿逵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微臣有一言相陈。不若在屯堡一带先行试点。”朱慈烺抬眸,眼中露出一丝兴趣:“哦?讲来听听。”
\n
郑鸿逵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老成持重:
\n
“陛下,屯堡之内既有农兵,也有不少将士家眷,他们本身便是军中体系的一部分。试点若在此地进行,有以下两大优势:其一,屯堡中的人群相对集中,且与军中联系紧密,试行饷券容易推广。几年后,他们积累财富,饷券的流通便可逐步扩大。
\n
其二,屯堡虽与外界商业体系有一定联系,但依然在朝廷的控制范围之内。若有任何差错,影响也易于掌控。”
\n
朱慈烺颔首,显然对这一建议十分认同,但他仍然敏锐地捕捉到潜在的问题:“你的意思是,屯堡比军队复杂?”
\n
郑鸿逵微微一顿,随后沉声道:“正是如此。军中上下关系简单,官兵受军令约束,商业活动的影响有限。但屯堡不同,其与外界商贸往来密切。随着朝廷在地方的统筹发展,这种关系只会更加复杂。因此,屯堡的管理和信用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一旦出事,其影响可能远超预期。”
\n
朱慈烺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不错,屯堡确实是当前关外军政的根基之一,容不得半点闪失。试行之地选在屯堡,虽有风险,但控制得当,亦能为未来全面推广提供宝贵经验。”
\n
郑鸿逵见状,继续补充道:“陛下,微臣还认为,试点中需配合专门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可以设立专职的监察机构,及时纠正问题;另一方面,商社与工坊的利润分配机制也需提前明晰,确保朝廷收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