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只剩下朱慈烺一人,他站在那里,背影如山一般沉稳。今日的决策,必将成为未来大明历史的分水岭。
\n
但此刻,他并未感到任何轻松,前路漫漫,每一步都需踏得如履薄冰。不过,他相信,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人能够扛起命运的重担,而自己就是那个天命之人!
\n
商议结束后,李霄走出御书房时,天边的夕阳正洒下金色的光辉。他抬头望向远处,心中一片澎湃,既然身为大明的栋梁之臣,就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为皇帝分忧,为百姓谋利。
\n
在他的脑海中,一幅清晰的蓝图已经渐渐浮现。他仿佛看到那些曾经肆意妄为的牙行被重新整顿,商贾们不再受欺压,地方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他,也将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n
朱慈烺缓缓合上手中的文书,目光扫过在座的众臣,语气平和但不失威严:“关于国营商社的试行计划,大家都明白这事非同小可。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先从军队周边地区试点。饷券的推广,必须先从内部建立信用,士兵的军饷能够兑现,消费力有保障,这便是第一步。待这套体系运转稳定,再逐步向全国推广也不迟。”
\n
他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一份未雨绸缪的深思熟虑。这并非单纯的纸面规划,而是一项涉及财政、军备和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通过设立自营商社,连接自营工坊,大明的产业链将得到升级优化,利润将最大化,而发放的军饷也将在体系内被重新吸纳,从而完成一次高效的经济内循环。
\n
然而,这一计划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信用货币的发行,不仅是为了解决军饷问题,更是以此为杠杆,撬动民间资源,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n
朱慈烺心中清楚,这不仅是对内财政的一场革新,更是一场对外经济战的前奏。铸币税的收入将成为国库的重要支柱,而通过调控货币供需和物价关系,他甚至可以在商贸体系中打击荷兰和西班牙的经济霸权。
\n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踌躇满志,仿佛已经看见了未来的蓝图:通过精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