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低落,一直在我的诊所里默默地走来走去。我就主动上去和他搭话,慢慢地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后来发现,他是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而陷入了困境。我就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和鼓励,他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
马小燕端坐在别墅客厅的沙发上,手中拿着一份笔记,神情认真。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她身上,给这个安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暖。
“如果一个顾客走进店里,情绪低落、眼神空洞,甚至对食物提不起兴趣,那我们就要多加留意。”她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这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那该怎么办?”坐在对面的小林认真地问。
“首先,不要过度打扰他们,但可以适当关心。”马小燕回答,“比如轻声问候一句‘今天想吃点什么?要不要试试我们的热汤面?’这样温和的建议可能会让他们感觉被关注,又不会感到压力。”
“如果是躁狂症呢?”另一个女孩插话。
“躁狂症的人通常说话很快、情绪高涨,甚至有些冲动。”马小燕解释道,“这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不与之争论,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避免刺激情绪升级。”
“强迫症呢?”另外一个人继续追问。
“强迫症的表现比较多样,比如反复确认菜单内容,或者要求重复同样的服务流程。”马小燕笑了笑,“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耐心配合,哪怕多说几遍也没关系。记住,不是他们在找麻烦,而是他们在努力控制内心的不安。”
“那怎么提前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理问题?”有人提出关键问题。
“观察是第一步。”马小燕点头,“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比如是否语无伦次、是否有异常的眼神交流,或者行为上是否显得特别紧张、警惕。”
“比如说呢?”大家围坐一圈,听得入神。
“比如一个顾客进店后不断搓手,目光游离,总是盯着门口,不愿意坐下。”马小燕举例说明,“或者他点餐时反反复复更改选择,迟迟做不了决定——这些都可能是心理状态不稳定的表现。”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不会冒犯他们?”小林皱眉。
“尊重和理解是关键。”马小燕语气温和,“你可以用轻松的语气说:‘您慢慢看,不着急,我在这儿等您。’这样既给了空间,也传达了善意。”
她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我们开的是小吃店,但也是城市里的一扇温暖窗口。每一个走进来的客人,都有可能带着看不见的伤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