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先进经验。没有时间请教老师,就自己琢磨。
\n
国内形势缓和了,柳先生回到国内。科举废除了,全国上下掀起办新学的高潮,在家乡上次出钱救他的杨先生,仰慕柳先生的人品,捐巨资办学,力邀柳先生加盟。柳先生倾其平生所学,将家乡的小学、中学办得有声有色,全国驰名。在学校他积极宣传爱国思想,保护投身进步事业的教职员工。
\n
辛亥革命,清廷垮台后,家乡先后推举他为教育局长、厅长之类的官员,民国政府也数次发表任命,柳先生除刚开始担任了短期相应的职务,以后都坚持不接受。一是他不习惯官场上的那一套,二是他坚信教育才能救国,当官不可能救国。
\n
袁世凯复辟失败,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柳先生又参加北伐,担任政训人员,不少后来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高官的人,都听过他的训教。
\n
1927、28年北伐成功,南京政府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当柳先生随着部队来到北方,发现北方的教育状况,远不上稍微富庶一点的南方。于是他乘裁军离开部队,又开始搞教育,办学校,按他的资历,县市长不在话下,就是省长也未必可知。却又当起了校长,他多方筹措,办起了一所正规中学,及其附属小学,按他当时的想法,就是每年能培养出500名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来,有了一定人才和师资力量,以后再来办大学。
\n
柳先生就是在附属小学遇见了正当少年的秦父。
\n
(五)
\n
柳校长看见孩子们下课放学常朝学校门口跑,就留心了一下,原来是个半大的孩子,正在校门口摆的小摊吸引了他们。
\n
他乘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到秦父的小摊边看了看,秦父见了他,表情不是露出害怕,而像是一个明白道理,又做错了事的孩子见了师长一样的羞愧。
\n
秦父摆的小摊卖的东西也有点与众不同,除了果小吃这些正常的品种外,最多的就是孩子都喜欢的香烟票。那个年代,美丽牌、老刀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