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的村寨防御工事。同样在附近,还发现了公元前3800至3500年间攻克城市中心区的战争遗迹。人类发展到这个时期,战争在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已经司空见惯,战火也随着对底格里斯北部移民的征战四处蔓延。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公元前3200年,考古学家才在黎凡特南部(从西奈至黎巴嫩南部及叙利亚)的聚落、武器和骨骼中,发现有说服力的证据。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800年,日本各个狩猎采集者的群体间,任何原因的暴力死亡事件都寥寥无几。
随着一系列前提条件的成熟,战争已经逐渐成型。这些条件包括定居时间变长、区域人口增长、有价值资源(如牲畜)集中化、社会复杂化及阶级化、精品物资交易、群体边界和集体身份确立等。这些因素,有时还与严酷的环境变化共同发挥作用。比如,撒哈巴山的战争就可能是由一次生态危机引发的。当时,尼罗河切出一道河谷,将一片富饶的湿地冲毁,当地人被迫放弃那块土地。林林总总的证据显示,当人们需要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东西时,所处的社会就会把人们组织成更易发动和投身战争的形态。
不过,考古记录可以说明的事实有限,我们还需从别的地方寻找答案。民族志学,一种研究不同文化(包括现存文化和过往文化)的科学,可以帮我们再现战争出现的前提条件。区分“简单”狩猎采集者群体和“复杂”狩猎采集者群体,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简单的狩猎和采集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长期特征,可以上溯至20万年前。基本上,简单的狩猎采集群体中的成员互相协作,生活在人人平等,四处游荡的小群体中。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广人稀,群体中也没积累什么财物。
复杂的狩猎采集者生活在固定的聚落里,人口可达上百人。他们会按血亲纽带和人与人的关系划分社会阶层,按父(母)死子(女)继的方式获得食物资源。其中的政治领导结构也更发达。社会结构是从中石器时代开始复杂化的,复杂的狩猎采集群体的出现(有些时候,但不总是)标志着人类向农业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这时候的古人类群体经常发动战争。这些前提条件也有片面性,光凭它们无法推测大规模冲突爆发的时间。在黎凡特南部,这些前提条件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那里发生过战争。为什么部分地区的冲突比其他地方更少?因为这些社会可能通过一些特殊前提保持和平。比如,跨族血缘纽带和通婚,合作打猎、合作耕种、食物共享,允许本族成员迁往其他部落,也愿意接纳其他部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