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另外,还包括灌输和平为善、杀戮可耻的社会规范,制定解决冲突的公认手段。尽管这些机制不能消灭恶性冲突,但有一定的疏导作用,可以防止杀戮的发生,或者把杀人事件控制在少数个体的范围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后来的考古发现表明致命的战火无所不至?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战争的前提条件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变得成熟。狼烟一旦燃起,战火就会蔓延,顺民也会被暴徒取代。世界各地的国家逐步发展,而国家会安排人民戍边,保护商道。环境的剧变(比如经常性的大旱)也会使社会条件恶化,有时甚至会催生战争。此后,即使局势不再紧张,和平也一去不复返。公元950至1250年间的中世纪暖期,及公元1300年前后,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变的急速过渡期,美洲、太平洋和其他地区的战事都有所增加。对当时的世界来说,战争早就不新鲜了,只是冲突在加剧,死亡人数在上升。
接着,就到了欧洲国家全球大扩张的时期,这次扩张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让本地战争加剧,有时还在没有战争的地区点燃战火。这些战争并不只是因征服或抵抗,本地土着也开始内斗,殖民势力和殖民的商品都在引发新的仇恨。新旧扩张势力彼此影响,再加上后续的冲突,让不同部落的自我认同和它们之间的分异逐渐确定下来。还没被殖民的地区也被迫受到三种远程影响——贸易、疫情和人口替换。而这些影响很容易引发战争。殖民国家也会强推职权明确的政治机构,取代它们在殖民侵略时遇到的职权模糊的本地组织,从而在土着居民中制造冲突。有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前,人类就心甘情愿参与致命的群体冲突,很多学者希望从部落间战争行为中找寻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在研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间生活在阿拉斯加西北部的狩猎采集部落的民族志后,我们很容易从这些口述材料中找到战争的痕迹。然而深入研究后,你会发现在属于简单的狩猎采集者文化的早期考古遗址中,并没有战争的证据。直到公元400至700年间才逐渐出现与战争有关的痕迹。而这很有可能是由亚洲或阿拉斯加南部的移民带来的,在那些地方战争已经出现。当时的战争规模不大,激烈程度恐怕也十分有限。公元1200年,这里的气候变得适宜,当地由捕鲸者构建的社会也发展到更加复杂的程度。人口更稠密,定居点更固定,贸易路线也拉得更长。随后,战争就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在那些口述史中的战争,确实让当地的情况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