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领域的着名领路人,他们的很多弟子,都进入了EDA行业。
通过这三个实验室,陈兵与三人,以及他们的弟子,就可以建立长期的稳固联系,这差不多就可以直接与半数左右的EDA圈内华人联络了起来。
EDA产业是逐渐融合出来的,除了几大巨头之间竞争关系比较明确之外,其余的业者,其实相互之间的合作机会,远比相互竞争更多。
在这个圈子里,把人脉铺垫开,树立起名气来,对于陈兵长期布局EDA产业,是有很重大的意义的。
FPGA是必须走软硬结合路线的,硬件的芯片产品与开发工具软件,必须两手都要硬,因此在赛思灵内部,必然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和部门,是做开发工具的。
不过,赛思灵的产品就是FPGA,这必然导致这个部门的研发方向,是封闭式的。
这种封闭,其实对于技术的提升,绝非好事,而陈兵这次找到三位技术大佬搞联合实验室,其实就是给这个封闭的部门,配上几个卫星研发机构。
因此陈兵对三个实验室的要求非常的宽松,就是希望这三个实验室,能够保持一种尽力开放的状态,能够更便利吸收外界的新技术,然后对赛思灵的团队有所带动,对冲那种封闭的趋向。
围绕赛思灵打造的这个工具软件开发体系,虽然也是属于EDA的一个分支,但其实只是EDA中,围绕FPGA相关的一部分,并不是那种通用的EDA工具。
在这个体系之外,陈兵还需要另外再打造一个,以通用EDA为方向的体系。
不过,这个体系打造起来的难度,就比围绕赛思灵打造的体系难度高很多了。
陈兵既想要要保持对这个EDA研发体系的掌控力,又想要让这个EDA体系足够的开放,能够快速吸收灯塔诸多创新公司的新技术,其实本身两个目标之间就有些冲突的。
陈兵要搞EDA的核心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内地半导体产业,摆脱前世那种,对三大EDA巨头的依赖。
因此陈兵干脆准备将几个目标分开,放在不同的机构之内来进行实现,这样虽然会造成一些成本开支的增加,但以陈兵现在的资金实力,到是能够承受的起。
EDA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而是一系列的产品的统称,前世的三大EDA巨头,给客户提供的也不是单独的产品,而是完整解决方案的服务。
对于客户来说,完整的解决方案,才是他们最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