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在EDA方面也很有建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葛守仁、刘炯朗两位教授,他们也同样有很多的学生。我也有意愿,想要邀请他们,也同样搞一个这样的实验室。
不知道这两位您是否熟悉,是否方便帮忙引荐一下?”
对于这个要求,胡正明没有什么推辞,EDA领域与其他领域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研究的内容实在是太宽太多了,多设立几个实验室,并不会产生很直接的技术竞争。
“葛院长也在我们伯克利执教,是我们的前辈,我比较熟悉,可以直接带你去拜访他。
刘教授,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执教,与我也有一些交往,我可以帮你打个电话,签个线,你再去登门拜访,至于他们愿不愿意合作,就看你自己了。”
葛守仁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纪比胡正明要大很多,两人同在伯克利执教,葛守仁之前还担任过伯克利工学院的院长,虽然现在已经退下来了,但胡正明还是习惯尊称为院长。
其实现在陈兵的人脉已经足够广了,还有很多其他的路子,可以与二人搭上线,例如通过潘文渊去介绍。
不过,陈兵既然第一个邀请了胡正明于赛思灵创立联合实验室,再请胡正明帮忙介绍其他二人,其实也是对胡正明的一种尊重。
接下来的两次拜访,也很顺利,两个人也同样的答应了成立联合实验室的提议。
对于很多学者来说,采用这种联合实验室的方式,确实是很有效的邀请手段。
陈兵设立联合实验室的条件非常宽松,对于胡、葛、刘三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强的约束。
却给了三人很好的围绕FPGA做研发的条件和机会,这种实验室,对于三人带领的学生尤其友好,对于他们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前景都会与很大的帮助。
陈兵知道,这三人都是以在大学执教为主要的事业,并没有起要把三人彻底挖角到英豪的心思。
但对于这三人的那些学生,陈兵的心思就要多很多了,这些学生将来毕业之后,能够留在学校执教的是少数,大部分肯定要进入业界的。
将这些学生先拉入这些实验室,不仅在实验室期间,能对赛思灵的EDA研发,有很多的帮助。
等到他们毕业之后,无论是直接进入到英豪工作,还是去业界其他厂商,或是自己创业,有这一段的香火情,未来潜在的合作机会就大了很多。
这三人都是华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