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未来。
\n
尽管议员的话有失偏颇,尽管大家都知道他大概是为了自己的生意,政府还是接纳了他的建议,立刻开始改善渔村状况,通过颁布帮扶政策,调节水产市场和提供渔业技术等方面振兴东罗马渔村。
\n
占地球表面积约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无疑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这个时代,海洋里的各种矿产是完全没办法开采的,除了航运便利之外,大海能为人类提供的也仅有各种海产了。
\n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爱琴海的各种水产十分丰富,如果能够将其利用起来,依然能够创造出可观的价值。
\n
在东罗马决定振兴渔村之前,对爱琴海水产业贡献最大的人当属已故的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这位原时空中的著名征服者非常好吃,尤其嗜好各种海鲜,在位时期曾多次要求沿海渔民为其提供新鲜海产,海鱼,龙虾,鲍鱼,螃蟹,海参……无所不爱,无所不好,即便是严重的中风也未能阻止他对海鲜的喜爱,苏丹的宫廷每天消耗的海鲜数量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n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达官贵人也学着苏丹的模样吃起海鲜,在他的鼓励下,沿海城镇的海鲜捕捞业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他的要求下,不少地方都设置了终年常备的地下冰窖,管理员们在冬天囤储冰块,在夏天用于海产的保鲜,大量的后勤人员为了海鲜奔走操劳,只为满足苏丹的口腹之欲。
\n
最重要的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的统治时期,不少曾经被视为“怪物”的海产品走上了爱琴海百姓的餐桌,他们逐渐发现,那些狰狞可怖的海产不仅没毒,而且十分美味。
\n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食谱当然是越广越好,老百姓们能吃的东西变多了,饿肚子的机会就更少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忌口太多绝非好事。
\n
亚伯拉罕三大宗教的食物禁忌大多来自于希伯来人的《圣经·旧约》,这个流浪千年的民族禁忌极多,猪,狗,驴,马,驼,虾,蟹,贝,无鳞鱼,血制品,动物油……将近一半的肉食都为希伯来教所不容,哪怕他们屠宰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