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也无法将全部资源充分利用,很大一部分可食用部位都会被其抛弃。
\n
伊斯兰教也有一些禁忌,最著名的莫过于他们对猪肉的极端排斥,为了所谓的洁净将世界上最为廉价和最易养殖的大型家畜弃之不用,能不能保持洁净暂且不说,愚不可及倒是事实。
\n
至于基督教,虽然同样脱胎自希伯来教,诞生时间也比伊斯兰教要早,但与其他两教相比,基督教的食物禁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教会仅仅对血制品,油脂制品,脏器制品,无鳞鱼和处理牲畜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约束,且多为一纸空文,想吃就吃,没什么人愿意多管闲事。
\n
德意志人的血肠和肝肠,北欧人的鳗鱼和鱿鱼,东斯拉夫人的生腌肥油……这些族群在皈依基督教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饮食传统带进了基督教世界,并将其发扬光大,尽管这些食物在理论上是违背《圣经》的。
\n
教士们会管吗?当然不会。
\n
所以,要想将爱琴海的海产利用到极致,第一步便是扩充东罗马公民的食谱,让他们愿意尝试更多的海鲜,通过扩大市场需求的方式间接增加渔民收入。
\n
为了这个目标,东罗马宰相伊苏尔特安排大臣们制定了一个计划,计划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弘扬饮食文化,第二则是发展食品技术。
\n
于是,在伊比利亚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同时,东罗马皇后莱昂诺尔在宰相的号召下出资建设了帝国大饭店,让原本仅效命于皇室的优秀厨师为更多市民提供服务,尽管帝国大饭店价格昂贵,但君士坦丁堡人向来富裕,中上层市民偶尔吃一次也谈不上奢侈。
\n
接着,伊苏尔特也命令中央行省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各所大学大胆尝试爱琴海水产,官员和学生们每隔几天便会在食堂中吃到精心烹调过的鱼虾蟹贝,由于部分海产确实美味,资本家和中产市民上行下效,这股风潮很快便在君士坦丁堡和帖撒罗尼迦刮了起来。
\n
除此之外,除了宗教条令上的禁忌外,限制血制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