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响起,平稳而克制,走向分析室的门。门轴转动,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外面实验室更清晰的白噪音和冷光涌了进来,随即又被隔绝在门外。
霍桑依旧僵立在窗前。他没有回头。直到那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实验室深处恒定的嗡鸣里,他才极其缓慢地、几乎无声地吐出一口长气。紧绷的肩膀颓然松懈了一丝,插在口袋里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那扇门,暂时关上了。连同那个惊鸿一瞥、令他灵魂震颤的模型,以及那个带来模型的人。
一周后。霍桑的《高阶人工智能与认知模型导论》。
巨大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弥漫着年轻头脑特有的、略带紧张的专注气息。粉笔灰在从高窗斜射进来的光束中静静悬浮。
霍桑站在讲台后,灰白的头发在灯下显得有些刺眼,声音一如既往地带着穿透力,剖析着复杂认知架构的底层逻辑。他正讲到关键处,关于分布式表征如何通过非线性交互涌现出类概念结构。
“……因此,这种涌现并非预设模板的填充,而是系统在信息流约束下,通过自组织临界达到的动力学稳态……”他转身,准备在黑板上写下关键公式。
目光习惯性地扫过下面密密麻麻的年轻面孔。然后,他的笔尖在粗糙的黑板表面顿住了。
在阶梯教室最后一排,靠近安全出口那个光线略显暗淡的角落。一个身影安静地坐在那里。
黑色笔挺的西装修饰出宽肩窄腰的轮廓,与周围穿着随意的学生格格不入。他微微低着头,面前摊开一本崭新的硬皮笔记本,修长的手指握着一支看起来价值不菲的钢笔,正在快速而专注地书写着。他坐得笔直,像一棵沉静的树,与周遭带着点懒散气息的学生群体形成了奇异的反差。
是宋安。
霍桑的眉峰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他认出那个身影的瞬间,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混杂着微妙的烦躁、一丝被侵入领域的不适,以及……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几乎被掩盖掉的一丁点意外。
他迅速移开目光,仿佛被什么烫了一下,粉笔用力地划过黑板,发出尖锐的“吱嘎”声,写下那个复杂的公式。
“其数学表达的核心,在于这个高维流形上的测地线约束……”他继续讲解,声音依旧平稳有力,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思维的丝线在刚才那一瞥之后,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的、恼人的扰动。
接下来的九十分钟,霍桑发现自己讲课的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