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页继续阅读!
岐伯一听,乐了,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起来:“黄帝呀,这给壮士扎针,里头的门道可多啦!你得先知道,这种壮士的身体有它特别的地方。他们骨头硬朗,肌肉结实得很,关节活动起来也很灵活,看起来那叫一个精神。
不过呢,壮士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那种看着壮实,但平时可能不太注意保养身体,生活习惯比较随性的。这种人啊,身体里的气就像那搅乱的河水,流通得不太顺畅,血液呢,也有点浑浊,就好比一杯水混进了不少泥沙。
另一种壮士呢,那可是活力满满,气血运行就像山间清澈的小溪,又快又干净。咱们扎针的时候,就得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办法。”
“先说说这第一种,气涩血浊的壮士。为啥会这样呢?就好比一条原本通畅的河道,因为长期不清理,堆满了各种垃圾,水流就变得缓慢又浑浊了。这种壮士可能经常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吃太多,还不爱运动,身体里的气血就被堵住啦。
给这种壮士扎针的时候,咱们就得扎得深一点,而且要多留一会儿针。这就好比要清理河道里的垃圾,你得把工具伸到深处,好好捣鼓捣鼓,才能把那些堵塞的东西弄出来。多留针呢,就是为了让针更好地发挥作用,慢慢地把气血给疏通开。
比如说,咱们选足三里这个穴位,这穴位就像身体里的一个交通枢纽,特别重要。对于气涩血浊的壮士,咱们把针扎进去得深一些,在里面多停留一会儿,就像在这个交通枢纽里好好整顿一下秩序,让气血能顺畅地流通起来。
而且啊,咱们还得多扎几针,多益其数嘛,就好比要打扫一个大房间,多派几个清洁工,才能打扫得更干净。通过增加扎针的数量和深度,刺激身体里的气血,让它们重新活跃起来,把那些浑浊的血液和堵塞的气都给清理掉。”
黄帝听得入神,忍不住插嘴问:“岐伯啊,你说扎得深、留针久,那具体得扎多深,留多久啊?”
岐伯哈哈一笑,说:“黄帝呀,这可没有个死规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咱们得根据壮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像足三里这种穴位,扎个一寸到一寸半左右比较合适,留针时间嘛,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钟。但这只是个大概范围,要是壮士身体特别壮实,气血堵塞得厉害,咱们还得灵活调整。这就像开车,得根据路况来调整车速一样。”
“再说说第二种气滑血清的壮士。这种壮士啊,生活习惯那叫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