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陈成将老丞相的手笔收入怀中,如获至宝,但是想到今次见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个风骨照耀千载的老人了,陈成又忍不住有点想掉眼泪。
可是他掩饰住了自己的情绪,笑道:“曲江公赐诗,陈生岂能不有回赠,我也赋诗一首,呈与张丞相。”
张九龄连连点头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成拿起笔,细思了半天,最终写下一首闺怨诗。
诗曰:
侍女吹笙出凤池,郎从侍女赠花枝。
指痕应是郎亲摘,簪到红嫣绿减时!
侍女吹笙,从凤池那边走出来;
郎君啊,你就和侍女在一起相随而出,赠送花枝给我;
看着花枝上新鲜的指痕,应该是郎君你刚刚亲手摘的吧?
我戴着它,一直戴着它;
看到了花枝,就仿佛看到了郎君你。
一直到它红色发暗,绿色减退,完全蔫掉时——
我都舍不得丢掉它,依然把它簪在我的发髻上……
因为郎君呀,无论你对我上不上心,可我终究,还是忘不了你啊!
张九龄看着这诗,怔怔出神。
郎君,就是他怎么也不满意的君主;
少女,就是一厢情愿却最终被辜负的自己!
那位薄情人随手给了少女一根花枝,而后误了少女终身。
最令人意难平的时,这些事情,薄情人始终不知道。
因为他已经另有新欢了。
半晌的沉寂之后,陈成没想到这样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竟然当着自己的面情难自已,潸然泪下!
再坚强的人,终究不是铁打的。
是年五月七日,张九龄薨逝,享年六十又三。(根据《张九龄墓志铭》而非新旧唐书。)
至死也没能等到李隆基的允许,让他回故乡替先人扫墓。
……
与张丞相的这次交谈、获得赠诗之后,陈成重新起了心气,重新踏上他追逐宰相之位的道路。
而且,虽然我的马屁已经拍得很好了,可我还是要走正经的诗文之路!
这条路,张丞相刚好有人选,可以给陈成指点迷津。
带着张丞相和王维老师的双份推荐信,开元二十八年的二月,陈成扣响了襄阳孟浩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