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arget="_blank">https:///game/gameads.html</a>?count=5&amp;amp;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gt;&lt;/iframe&gt;
\n
新设的东瀛省原武士庄园被没收后,大片土地被划为官田,由征发劳役大规模种植土豆、玉米。番薯则因其对土壤要求极低,迅速在九州、四国的丘陵地带铺开。短短三年,东瀛便从潜在的粮仓变成了实打实的余粮输出地。
\n
传统稻麦亩产(江南熟田)约2-3石(约300-450斤)。而土豆、番薯在中等田亩产可达20-30石(鲜重,折合口粮约5-7石),玉米在北方旱地亩产也达4-6石,且不占主粮田!
\n
这场“薯玉革命”彻底改变了帝国的粮食版图:北方旱塬、南方丘陵、新辟边地,大片以往无法有效利用的土地变成膏腴之地。
\n
粮食总产量在三年内激增四成以上,仓储充盈,太仓、常平仓爆满。
\n
丰沛且廉价的粮食(尤其是薯类),成为支撑人口爆炸的第一块基石。原本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民、隐匿山林的“隐户”,看到了养活更多子女的希望。
\n
粮仓充盈后,易华伟以空前力度推行人口增殖政策,释放被旧有体制束缚的劳动力。
\n
通过颁布《昭武滋生人丁优免令》直接减轻生育负担,刺激底层生育意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