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近代思想家陈寅恪,以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闻名于世。他在晚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着述,其学术成就背后,是对自己学术道路的不断反思。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他写道:“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然吾辈后学,当知先生治学之苦,反思自身之怠。” 他在学术研究中,始终保持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的态度,对自己的观点不断修正。比如他在研究《琵琶行》时,最初认为诗中的 “江州司马” 是指白居易本人,后来经过深入考证,发现自己的观点有误,便在后续的论文中予以纠正,并反思道:“吾之过也,在于先入为主,未详考史实。”
五、近现代的自省足迹
在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有一座恽代英烈士的雕像。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在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自我反思。他在日记中写道:“吾日三省吾身:一曰是否忠于革命事业,二曰是否关心群众疾苦,三曰是否严于律己。” 在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反思道:“吾党之过,在于对敌人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对统一战线的复杂性估计不够。” 这种在革命挫折中进行的深刻反思,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恽代英在从事地下工作时,曾因一次疏忽差点暴露组织秘密。事后他在日记中严厉自责:“今日之过,险些酿成大祸,皆因吾之大意。此后当更加谨慎,每做一事,必三思而后行。” 他还在党内会议上主动作检讨,请求组织处分,这种 “见其过而内自讼” 的精神,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
宋庆龄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和平运动,她也始终保持着自我反思的习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回顾过去,吾虽尽力而为,然亦有诸多不足。比如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有时过于温和,未能采取更坚决的措施。” 这种对自己革命历程的客观评价,体现了一位伟大女性的坦荡胸怀。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企业家在探索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也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比如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曾多次进行 “自我革命”。1984 年,他在企业内部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 活动,带头反思自己在管理中的失误:“吾过去管理企业,过于集权,未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此乃吾之大过,当立即改正。” 随后,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放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