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四:清廷乱,东南不奉。
去掉了“诏”字,突出此时东南各省已经不把清政府放在眼里。
五:清乱,东南不奉。
不说清廷而说清,突出不仅仅是北京的清政府乱,全国都陷入恐慌之中,强调清政府的无能和大局的不可收拾。
六:清乱,东南互保。
不说不奉,而说互保,强调东南各省并非是为了反对清廷,而是为了保全自身辖区稳定,实际上比较认可东南各省的做法。】
~~~~~~
评论区:
〖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看你站在哪队,为哪个利益集团说话。〗
〖让门外汉看不出来态度,比其他拿新闻标题举例子那个隐晦多了,情绪上不刺激,搞得好像很客观,其实走私货。〗
〖厉害厉害,微言大义,一下就看懂了。〗
〖春秋笔法在今天被异化了,原本是作者因为某些原因,选择既不被当权者一票否决,又能把真实历史线索传递给后世。如今,春秋笔法成了,篡改历史,黑的说成白的。〗
~~~~~~
清朝,光绪年间。
站在养心殿前,看着不远处的隆宗门,那里有一排小木屋,正在烈火中燃烧。
从世宗宪皇帝始,那里便是天下读书人终其一生想要进入的地方。
如今,却……呵呵。
大臣们、太监们、侍卫们,喊着走水,提着木桶灭火。
光绪帝自嘲的笑了笑,何苦来哉。
如今和东南互保也没多大区别了。
南边全是汉人团练,打不得,骂不得,解散不得。
光绪虽然年轻,但养寇自重的道理还是懂得。
今天下令解散团练,明日教匪、长毛贼就会突破长江往北京而来。
何况,团练是各地自筹粮饷养着的,名义上解散了,又能如何?
换个身份,就成了家丁、打手。
你还能不准士绅养家丁了?
至少现在名义上,团练也是大清军队的一部分。
罢了,罢了。
光绪看着天幕,有些无奈。
明知未来如何,却又不能改变的感觉,最为难受。
东北回不得,紫禁城坐不稳,两难自解。
逼急了,朕革自己的命,留个好名声。
“小邓子,走吧,回去陪亲爸爸喂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