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会试考了七天,终于结束了。考生们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个个都如释重负,迫不及待地跑出考场,尽情玩乐。金陵城里,商场、饭馆、茶馆、酒楼、戏院、按摩店,到处都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秦淮河边、夫子庙街上,白天黑夜人都多得跟潮水似的,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n
地铁和公交车里更是挤得满满当当,想找个站脚的地方都难。车厢内,考生们或兴奋或疲惫地讨论着考试的内容,而车窗外,则是金陵城独有的繁华与喧嚣。这座古城,仿佛也在为这场盛大的考试而欢腾。
\n
然而,金陵的本地人却嫌外面太吵,大多都躲在家里,吹着空调避暑,等这股热闹劲儿过去了再出门。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这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此刻,他们更愿意享受一份宁静与清凉。
\n
而皇宫里面呢,就跟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高大的宫墙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热闹,只留下一片宁静与庄严。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试卷都被密封起来,送到了宫里的文渊阁。那里,是皇帝和大臣们审阅试卷的地方,也是决定考生们命运的关键所在。
\n
文渊阁内,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着,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和试卷。负责阅卷的大臣们或坐或站,正仔细地审阅着每一份试卷。他们中间,有的人已经考中过进士,甚至有人还拿过殿试的三元及第。然而,因为他们都是八股文出身,所以思想可能有点死板,难以跳出传统的框架。
\n
李清歌深知这一点,她担心这样会漏掉真正的人才。于是,她创新了一种双轨阅卷的方法,让两个人同时看一份试卷,而且这两个人还得是老少搭配。如果他们对某份试卷有不同的看法,就交给上面的官员来决定。这种方法就像我们现在高考作文的双评制度一样,既保证了公平性,又提高了准确性。
\n
李清歌早就对八股文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批评。在她的倡导下,现在那些老套的文体都不再吃香了。礼部和大臣们都明白她的意思,都尽量避开八股文,往新的方向走。然而,老习惯难改啊。这次会试的试卷,大部分还是摆脱不了八股文的影子。那些阅卷的大人们看得头都大了,他们既想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又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