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皇帝的意愿。这可真是个两难的境地啊!
\n
而说到女科考试呢,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以前女子读书,大多是因为兴趣爱好、明理持家或者吸引风雅之士的注意。她们知道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没什么希望,所以也没怎么深入研究八股文。偶尔碰到了,也只是随便看看,并不放在心上。然而,在李清歌的倡导下,女科考试逐渐得到了重视。她希望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样,通过科举考试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一举措,无疑为女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她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和希望。
\n
这次科举考试,对于大炎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事。女考生们的参与,为这场古老的考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们或许不懂得那套复杂的八股文,但这份“不懂”却意外地成了她们的幸运。在考场上,她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阅卷的官员们,在看到这些清新脱俗、别具一格的试卷时,也像是摆脱了长久以来的束缚,审阅起来轻松自在,仿佛是在享受一场文化的盛宴,工作的乐趣油然而生。
\n
反观男考生那边,情况就颇为不妙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深受八股文的影响,十篇试卷里头,有七八篇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那些阅卷官们,一个个眉头紧锁,头疼不已,审阅这些试卷简直就像是在受刑一样。他们心中暗自感叹,为何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要被如此僵化的文体所束缚呢?
\n
李清歌女王,这位大炎国的掌权者,对于会试的结果,并没有过多插手。她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身着华丽的龙袍,威严而又不失慈爱。她深知,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礼部的大臣们,都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忠诚、能干,是国家的栋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她一贯的用人原则。她深信,潘晓明这些专家,能够不负众望,公正地评判每一份试卷,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n
其实,在李清歌女王的心中,最看重的并不是会试,而是之后的殿试。殿试,那是科举考试的终极舞台,也是决定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荣誉的关键时刻。只有通过了殿试,才能成为天子的门生,光宗耀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她期待着,在殿试中,能够看到那些才华横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