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改受英国统治,看不出他们有明显的赞同或厌恶。」(k.s mckensize, "narrative of the second campaign in china")
\n
这其实也不意外,香港这个地方的百姓,始终距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较远,离心力较强,以前官员往往也不大理会这个地方的发展,所以对于谁管治他们,他们也没有所谓,反正生活也是要靠自己。
\n
不得不说,英国人治理香港也是有一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去到1842年初,鸦片战争还未结束,香港已发展成人口15000至20000的热闹小城,而且建有不少设施,如邮政局、道路、监狱、政府大楼、法院、码头,甚至有妓院、赌场等等,这摇身一变吸引不少广东的华人前来居住。(高马可:《香港简史》)
\n
在签订了《南京条约》后,1842年10月,在中国的英国全权代表砵甸乍宣布「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
\n
这一宣布可不得了,既不会激起香港人对英国管治的反对,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来。
\n
1843年4月5日,维多利亚女王颁发《英皇制诰》,为香港的宪制性文件,香港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依照《制诰》,砵甸乍于6月26日正式成为香港首任总督。
\n
这里轻轻解释一下何谓「香港总督」一职。
\n
香港总督(简称「港督」,governor of hong kong)由英国君主任免,直接向英王/英女王负责,是英国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简单来说就是「土皇帝」。
\n
虽然港督由英王/英女王任命,但推荐人选的人往往是英国首相,所以总督不是英王/英女王直接拣选,英王/英女王的任免纯粹是走个程序,毕竟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并没有实权。
\n
港督的权力极大,没有固定任期,有立法、土地批售、法官及公职人员之任命、赦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