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元史·刑法志一》),同时保留“蒙古人犯罪由特殊法庭审理”的特权。
(3)军事制度:怯薛军与侍卫亲军的并存
蒙古传统的“怯薛军”(禁卫军,由贵族子弟组成)被保留,作为皇帝的贴身护卫;同时,忽必烈仿照中原制度设立“侍卫亲军”,分左、右、中、前、后五卫,由汉军、色目人组成,负责京城防卫。这种“双轨制”既维护了蒙古贵族的特权,又强化了中央对军事的控制。
2.3 文化整合:从“华夷之辨”到“天下一家”
忽必烈的“建元”,本质上是一场“文化重构”运动。他试图通过“尊儒重道”消解中原士绅的抵触,同时以“蒙古传统”安抚草原贵族:
- 尊儒:1263年,忽必烈在大都设立“国子学”,招收蒙古、汉人子弟学习儒家经典;1274年,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推行“汉法教育”;他还亲自祭祀孔子,追封孟子为“邹国公”,将儒家思想纳入官方意识形态。
- 祭天:1271年,忽必烈在新建的“太庙”中举行祭祖仪式,同时保留蒙古传统的“洒马奶子”祭天习俗;1279年灭南宋后,他亲赴大都南郊祭天,“用汉礼,以彰正统”(《元史·祭祀志》)。
- 修史:1271年,忽必烈命王鹗监修《蒙古秘史》(记录蒙古起源的史诗),同时命脱脱主持编修《宋史》《辽史》《金史》,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进三史表》),打破了“华夷之辨”的传统史观。
三、 君临天下:元朝的疆域与治理
3.1 军事征服的巅峰:从灭宋到四夷归附
“大元”的建立,最终以军事征服完成了“大一统”。1273年,元军攻破南宋襄阳(今湖北襄阳),打开了长江防线的大门;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宋恭帝;1279年,元将张弘范在崖山(今广东新会)海战中击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负幼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至此,自唐末以来分裂近四百年的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
除中原外,忽必烈的“天命”还延伸至边疆与域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高丽:1270年,元军平定高丽“三别抄”叛乱,设“征东行省”(又称“高丽行省”),将高丽纳入元朝版图;
- 大理: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国(今云南),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