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贾似道传》)。
2.2 第二阶段(1270-1271):粮尽援绝,樊城先陷
咸淳五年(1269年)冬,元军“一字城”完工,襄阳被彻底分割为“孤岛”。刘整趁机向阿术献策:“襄阳之守,恃有樊城。若先取樊城,则襄阳不攻自破。”(《元史·刘整传》) 1270年正月,元军集中火力猛攻樊城。
樊城位于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江相望,城墙“高倍于襄阳”,但因“守将范天顺、牛富与吕文焕有隙”(《宋史·范天顺传》),内部矛盾重重。元军“以回回炮击其西门,城垣崩裂”(《元史·阿术传》),又派“汉军”乘夜登城,“斩关而入”(《续资治通鉴》卷一八三)。范天顺“率死士巷战,身被十余创,犹骂贼不绝口,遂自缢死”(《宋史·范天顺传》);牛富“率残兵突围,至浮桥,桥断,赴火死”(《宋史·牛富传》)。
樊城陷落的消息传至襄阳,守军“士气崩溃,哭声震天”(《襄阳守城录》)。吕文焕“登城四望,但见汉水尽赤,浮尸蔽江”(《元史·世祖纪》),悲痛欲绝。更致命的是,樊城失守后,元军切断了襄阳的“陆路粮道”,仅剩的“汉水粮道”也被元军水军封锁。襄阳守军“粮尽,人相食,析骸而炊”(《续资治通鉴》卷一八三),吕文焕“日抱其子泣,谓‘汝不能为赵氏鬼乎?’”(《宋季三朝政要》卷三)。
2.3 第三阶段(1272-1273):襄阳投降,宋元易代关键
咸淳八年(1272年)春,元世祖忽必烈增派“伯颜、史天泽”率军增援,襄樊前线元军增至30万。伯颜采纳“先取樊城,再逼襄阳”的策略,命“张弘范率舟师截汉水,李庭率步兵攻西门”(《元史·伯颜传》)。
襄阳守军已至“人无固志”。吕文焕“遍历城上,见士卒面无人色,儿童啼饥,老妇泣血”(《元史·吕文焕传》),内心动摇。是年十一月,元军“回回炮”集中轰击襄阳南门,“城楼倾圮,矢石如雨”(《续资治通鉴》卷一八四)。吕文焕“知不可守,乃遣其子吕师夔诣伯颜请降”(《宋史·吕文焕传》)。
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吕文焕开襄阳城门,率文武官员“肉袒牵羊”(古代投降仪式)出降。元军入城后,“封府库,收兵器,释胁从”(《元史·世祖纪》),襄阳正式纳入元朝版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襄阳失守的消息传至临安,“朝野震惊,百官涕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