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新高度。她前期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清新活泼,充满少女情趣;后期因国破家亡,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叠字开篇,将孤独、哀愁写得肝肠寸断。她的词,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堪称“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科技辉煌:领先世界的创新浪潮
北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更是科技的创新黄金期。四大发明的突破、综合性科技巨着的出现,以及各领域的技术革新,使北宋站在了当时世界科技的巅峰。
(一)四大发明的突破与应用
北宋是“四大发明”的关键发展期。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成熟、火药的武器化,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排版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印刷时“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则字平如砥”。这一发明比德国人古登堡的金属活字早了400年。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印刷效率大幅提升。此前雕版印刷一部《大藏经》需耗时12年、动用13万块木板;而用活字印刷,《大藏经》的印刷周期缩短了数倍。书籍的普及,推动了教育的推广与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的应用,则为大航海时代奠定了技术基础。战国时期已有“司南”,但因其笨重、易受干扰,长期未用于航海。北宋时,人们发现“磁石磨针锋”可制成更灵敏的磁针,《梦溪笔谈》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此后,指南针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更成为“水浮法”(浮于水面的磁针),进一步提升了航海精度。有了指南针,中国的商船可以从泉州出发,经东南亚、印度洋抵达阿拉伯半岛;欧洲的航海家们,也借助这一技术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火药的武器化,则改写了战争史。唐代已有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硫黄、硝石、木炭),但主要用于医药与炼丹。北宋初年,官方设立“火药作”,开始批量生产火器。《武经总要》(1044年)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火药配方的文献,其中记载了“火球”“火箭”“蒺藜火球”等火器。“火球”以火药包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