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1.“帝”是“蒂”的“蒂”的本字。其字形像蒂的样子。高鸿缙在《中国字例》中将帝释为“根蒂”。这两种说法,不管“蒂”还是“根蒂”,都是古人对于生命诞生的一种崇高信仰,亦可说是古人的一种生殖崇拜。
\n
2.“帝”像架木或束木以焚烧祭天,本义是一种古老的祭礼,是禘的初文。禘祭初为殷人祭天及自然神、四方之祭,其后亦禘祭先公先王。禘由祭天而引申为天帝之帝,又引申为商王之称号。
\n
此外还有“帝来源于光芒四射的太阳”“帝是鸟飞上天空形状的引申”“帝字来源于巴比伦”等多种说法。
\n
[6]要说到“帝”字,多半是出现在“三皇五帝、黄帝、炎帝、汉武帝”这类称呼中。
\n
“帝”的本义应该与先民的祭祀崇拜有关。
\n
甲骨卜辞中作为名词的帝字有两个意义,一是上帝,二是祖先。
\n
用在刮风、下雨、打雷、天旱等气象的文辞中一般指上帝,用在“受我祐”等文辞中一般指祖先神灵。
\n
《甲骨文合集》6664片:“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又(祐)一月。”
\n
《甲骨文合集》14201片:“庚午卜,内贞:王乍(作)邑,帝叒(若)。八月。”
\n
《甲骨文合集》14198片:“辛丑卜,壳贞:帝叒(若)王。”
\n
殷代(商朝)最高奴隶主统治者称“王”或“我”,死后成了先王称“帝”。
\n
第一例,我攻打马方,祖先给我帮助。
\n
第二例,王建城邑,祖先使我顺利。
\n
第三例,祖先使王顺利。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