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生子当如孙仲谋”也被解读为:孙权顶多配跟曹操的子侄辈坐一桌。
怎么?不允许江东鼠辈有高光时刻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天,楼令特别让人煮了稻米饭。
等侯晋看楼令吃得香,明白之前纯属是自己想多了。
事实是什么?有得选为前提,楼令更愿意吃稻米。从这里也能够明白楼令没有魂穿前,具体是哪个区域的人,反正不是自小吃惯了各种面食的晋地人。
“郑地的农耕环境更优异,交税的时候主要以粮食为主,其它物品能减少就减少。”楼令当然是跟郑地贵族在同一个场合用餐。
众人纷纷停下用餐的动作,做出专注聆听的姿态。
有些人看楼令吃稻米饭吃得香,不得不多想是不是在暗示多上交稻米。
楼令是那意思吗?绝对不是。
个人更愿意吃什么是一回事,肯定是以整体为重。
看出好些人在多想的楼令,补了一句:“届时,你们多配合武的分配。”
话说得那么明白,不会有人误会了吧?
得说的事情是,那可不一定。
真正的明白人听懂了意思,未来即便是爆发国战,中枢对郑地贵族的征召会比较少。
那对郑地贵族来讲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前所有国家的贵族,他们更愿意用纳赋来代替纳税,不止是参战有立功的机会,可以得到战利品的分润,更害怕的事情是逐渐被边缘化。
好多郑地的贵族开始用怪怪的表情对侯晋进行注视,他们原先羡慕侯晋可以追随东进,变成了毫不掩饰的嫉妒。
是不是“简在帝心”另外说,起码侯氏获得了表现的机会,不是吗?
用餐期间只有楼令简短地讲了几句话,其余全程都是缄默用餐,直至到了尾声众人才健谈起来。
没有人寻求追随东进。这个是楼令之前讲了,其余人要随时等候征召,与可能来犯的楚军交战。
既然楼令都已经有所交代,再次请求随同东进是为了显示特别,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抗命啊?
说到底,他们是投降之后获得接纳,要更加小心谨慎地做人。
等上一两代人的时间过去,当地的主权归属没有出现变化,他们的下一代子侄辈是在晋国统治之下出生,倒是不用那么特别地小心翼翼了。
楼令在当地只停留了七天,有限地巡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