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周的礼治,核心便是礼和乐。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周礼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内容非常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行政、司法、宗教祭祀、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
所以《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乐,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乐治国中的“乐”不仅是音乐,更是教化、政治、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综合体现。它通过感化人心、规范行为、反映政治等级和凝聚社会,成为古代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夫子后面进行了个人的总结,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强调音乐是个人修养的最终阶段。通过音乐,人可以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完善。
其实可以更简单的来理解。
“礼”就是各种礼节规范。
“乐”就是音乐和舞蹈。
“礼”强调有序。
“乐”强调和谐。
周王室以礼乐治国,不是说没有刑罚。
实际上,刑罚在很远古的时代就已经存在,犯下了何等的错误,遭受到哪一些刑罚都有其规则。
只不过吧?因为没有形成严格制度的关系,所以刑罚执行起来比较混乱或随意。
怎么个混乱和随意法?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既定约法,更没有执行标准,完全是看执法者的心情和执行力度。
晋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可以视作是进行改良的一个进程,不是说就要完全舍弃宗周的礼乐。
礼乐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怎么可能说完全舍弃,属于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晋国在进行的“法治”是怎么回事?不是正在进行公示嘛。
改良的进程就是扩增条文,明确列出什么属于不应该干的行为,干了之后将会遭到哪些范围内的惩罚。
什么叫哪些范围?比如说,偷盗的轻重,轻了便是鞭挞和几倍罚款,重了除了罚款之外还要服几年的劳役。
“去掉了太多的肉刑!”季孙行父先观看目录,再看相关目录下的内容,吃惊之余脸色异常难看。
宗周怎么可能没有刑罚?应该说刑罚之多超乎想象,里面的很多刑罚奔着残害人的肉身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