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这句话是老子说的。
只是,有一些重任确实只有君主担得起来,并且其他人试图触碰都是一种罪过。
晋君周是一个聪明人,只需要楼令稍微讲一讲,立刻当仁不让地背锅了。
长期观察下来,楼令确切地知道晋君周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只是晋君周有着所有聪明人都有的毛病,显得过于理智了。
理智是一种很高贵的品质,过于理智则是很容易限制住自己。没有别的,单纯就是权衡之后认为风险太大,结果给放弃了。
多少事情就是一时咬牙给办成的呢?多,简直就是多不胜数。才会出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一句话。
所以了,过于理智的人,他们真的就是很难办成大事。
因此,聪明人想干成大事,还要再加上拥有足够的魄力!
想干成大事,其实魄力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也就有了“大愚若智”这句话。
看上去愚笨了大半辈子,一咬牙干成了一件大事,谁还敢说智力有问题?该是先前觉得某人愚笨的群体,他们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智商。
郤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温”地集结完毕的郤氏私军,他们会在郤至的率领下,按照原来的计划穿过周王室的地盘,实施对三戎的征讨。
原先,郤至由于计划被干扰,无事可做之下回到“新田”主要是抱怨“虎牢”今年的贸易情况,次要才是询问到底还要不要按照原计划行动。
楼令给予的建议就是该干嘛仍旧干嘛。
郤氏按照计划行动才能够让晋君周在周王室的行动得到更大增益,相反郤氏私军选择绕路才会让周王室出现更多的侥幸心理。
“你回来做什么?”楼令记得自己没有召唤长鱼矫回国。
以时间来判断,长鱼矫应该是临近冬季末尾就出发,才会在春播结束没有多久抵达“新田”。
长鱼矫刚才已经承认错误,一脸难受地请求再次给予机会,说道:“寿梦马上又是吴君,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唯有谒见中军将求教。”
当初,长鱼矫主动请求留在吴国,他主要是认为会获得很大的舞台。
看情况的话,长鱼矫确实是获得了舞台,问题是演砸了。
那么长的时间,长鱼矫在向楼令汇报,基本上就是认错与忏悔,怀疑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倒是没有甩锅。
知道事情发生的过程,会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