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季孙行父之所以反感,他的观点认定权贵和黎庶是两种生物,一旦对黎庶的惩罚不够重,恐怕无法维持上下尊卑。
当然,残害人肉身的刑罚并不是宗周才设立,应该说宗周其实已经进行过改良,把好多殷商时期的肉刑给删除了。
殷商时期在残害肉身的恐怖手段超乎想象,更有些极其夸张的殉葬风俗。这一点可以从殷墟的考古去了解,好多是殉葬的人之前就被脑袋与身躯分离,更有肢体被切割殉葬,乃至于人体被完整煮完殉葬,十几颗或数十颗脑袋煮过殉葬,看到千奇百怪的遗留骸骨。
殉葬之前先切割,亦或是进行煮熟,到底是为什么,有些专家猜测是进行过某种宗教仪式。
从那些来看,宗周的殉葬无疑是比殷商时期好了许多,起码没有玩弄同类的躯体,殉葬的人可以死得完整。
任何的好坏都是比较出来。
好到什么份上,只惠及几个人叫小善,惠及多数人和能够让社会风气变得更好叫大善。
坏到什么份上,受害者的多寡,对于后世影响多么恶劣,进行必要的区分。
宗周的刑罚中依旧有着很多的肉刑,从黥面到割鼻子、耳朵,挖眼睛,剁手指、脚趾,砍手砍脚。可能只是一件小事,身上某个零件就要没有了。
那些刑罚是用在谁身上呢?反正在宗周以及春秋、战国只要获得“大夫”的爵位就能够拥有豁免权了。
“刑不上大夫”可不止是避免残害肉身的刑罚,很多的过错也是“罚酒三杯”就算处罚过了。
季孙行父看了好多肉刑被改为服劳役,看了之后已经很不乐意,再看到连拥有大夫爵也在执法范围之内,只是可以用罚款来代替劳役,差点没有当场出声破骂。
在进行相关思量与制定的时候,周公旦可没有放过权贵阶层,乃至于《周礼》就是用来针对权贵阶层。
时至今日,很多东西已经跟周公旦所处的时代不同,好多和尚念错了经。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周礼》对权贵失去了威慑力。
晋国明显是在进行变法,之前就是“罚酒三杯”的事,变成需要罚款或服劳役,等于特权没有了啊!
当前的晋国还是公认的天下霸主,一旦晋国的变法成功,势必要影响到列国。
不是说晋国要求所有国家变得跟己方一样,而是一旦晋国的变法很成功会引来列国效仿。那就关乎到所有权贵,进而对所有人产生影响了。
“其无后乎!?”季孙行父就感到纳闷,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