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春秋》都能分谷梁、公羊、左传三派。
\n
甚至于,已经被再度细分的《春秋》公羊流派,都要在董仲舒和胡毋生是兄弟俩的主导下,再度细分成‘我注春秋’和‘春秋注我’两个方向。
\n
于是,另外一种行驶的‘诸子百家争鸣’形成。
\n
只不过,在这个另类的诸子百家争鸣当中,儒家并非是‘诸子百家’其中之一,而是总得源头。
\n
至于纷争的‘诸子百家’,则是在儒家这个总源头上,一层层不断细分出来的儒家各流派。
\n
而且,对于儒家的各个流派,刘荣的感官也不尽相同。
\n
刘荣并非完全的讨厌儒家,也并非爱屋及乌,喜欢儒家的每一个流派。
\n
如公羊春秋‘十世之仇犹可复’的大复仇理论,刘荣很喜欢;
\n
但谷梁春秋流派的一些理念,以及鲁儒一派关于《礼》的解读,刘荣则敬谢不敏。
\n
还有《诗》各流派,刘荣说不上喜欢,但也认可其存在的价值。
\n
但显而易见的是:刘荣不可能一刀一刀,把儒家各分支、流派中,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剔除,只留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n
所以,刘荣只能将儒家看做一个大的整体,并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和评估,再按照评估来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
\n
总得来讲,对于儒家在先进汉家所能做出的贡献,刘荣还是相当认可的。
\n
尤其是儒家‘有教无类’的倡导,使得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是刘荣非常赞同且认可的事。
\n
再有,则是儒家的教化之能,也同样是刘荣重点关注,并极为欣赏的特质。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