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鲁儒之流,对陵邑之制全盘否定的态度截然相反的,便是儒家内部最激进的鹰派,公羊派。
\n
这一流派,治的同样是《春秋》,却是和谷梁截然相反,甚至针锋相对的《春秋公羊传》,也称:公羊春秋。
\n
若是让这个流派的士子,答这道关于陵邑之制的题,那最终的答案,大概率会让刘荣喜笑颜开。
\n
他们会说:陵邑之制就是正确的,一目了然!
\n
那些豪强为富不仁,活该被强制迁徙!
\n
什么地方官员敲骨吸髓——没把这些败类豆沙了,已经是这些官员严重渎职了!
\n
只能说,激进派、鹰派的画风扑面而来,味道极正。
\n
而这——鲁儒的‘完全反对’,和公羊儒的‘完全支持’,显然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
\n
绝大多数儒生,尤其是年轻儒生,其实都是在这两个区间之内。
\n
有的偏反对、偏鲁儒一点,有的偏支持,偏公羊一点。
\n
只是无论如何,都很少会有儒生,像鲁儒那般完全反对陵邑之制,以至于违背如今汉室最基本的政治正确;
\n
也不会像公羊那般完全支持,以至于完全背叛了儒家的基本盘,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屁股决定脑袋。
\n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如今汉室在任用儒家出身的官员时,就不得不去判断:这个人,到底是偏鲁儒一些,还是偏公羊一些。
\n
偏公羊,那没说的,儒家出身为此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就能降到最低。
\n
若偏鲁儒、偏谷梁,那就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个人,值不值得去挽救、去时间精力拉回正道上了……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