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黑暗相对立,信奉明教,祈祷明王降世,带领众人可以冲破黑暗与苦难”,这些很能符合此时底层百姓对于生活现实的认知。
而因飞鱼兵多是在义乌征募而来,其入伍前的明教信徒就有三成以上,方腊在其中再次大力传播,而且还加上了对于秦刚是明王降世的解说,如今的信徒已经超过七成。而随他来登州的船员水手几乎全部都是,他在登州的水手中,也已经开始顺利进行推广。所以在这舰船之上,才会有明教的符号镌刻。
方腊还向秦刚献上了一本他家世传的《赞愿经》,应该是此时明教的主要祈祷经典。秦刚打开略略翻看了一下,这里的语句,应该是翻译自摩尼经的一些传说及经文,翻译者可能只是略通汉语的蕃僧,因此其语义晦涩、深奥难懂。
秦刚收下这本经书,对方腊道:“你且退去,此事似有机缘在内,且等我悟完再来寻你!”
方腊便叩首后离去。
秦刚再次细阅此经,一边看着,一边有了更多的思考:
明教及其前身的摩尼教属于二元宗教,其主旨就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所以它会在乱世与立朝初期被统治者所利用。比如武则天、赵匡胤都曾短暂地支持过它们,因为它的斗争理念会给他们否定前期统治、奠定自身的合法性方面带来一定的帮助。
但是,当新的统治者地位日渐稳固后,就容易会受到这种不确定性与斗争性的干扰。所以之后的查禁结局就不可避免。
但是,明教在中原以及沿海地区的本土化也完成得非常好,它的“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字要义也相当纯粹与质朴,容易受到信徒的认可,相对于要求一昧忍让、修行的佛教与道教,明教无论是呼吁信徒主动追寻光明、或者被动祈祷明王降世,都带有更多的斗争性,的确是眼下秦刚可以拿来借用的。
至于坐稳地位之后的担心,秦刚只能嘲笑眼下统治者对于宗教的落后认知,斗争的含义是多方位的,涉及统治根本的改朝换代是斗争,而关系施政方针左右偏向的选择同样会是斗争,让国民保持有足够的斗争性又有何什么坏处呢?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除了那些开国帝王以及难得的如汉武帝、武则天这样的雄略之主,大多数皇帝都是只会继承现成皇位的蠢蛋,比如现在那个信道修仙的赵佶,他们只知自己被现成的宗教所利用,并不知道,宗教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被人捏扁搓圆的东西,是完全可以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造的。
手头的这本《赞愿经》,虽然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