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四年,五月二十日,两浙路急报:温州、台州数县屡遭海盗袭击,沿海渔村被袭,十村九空,据偶尔留下来的人说,这些海盗不同寻常,俱是鲜衣亮甲,声称是大宋元符太子旗下靖难军,奉太子圣谕,前来讨逆伐罪,并将奉迎太子回京城重继大统。如果想要吃饱饭的,可以跟随他们的船只去太子身边过好日子。
因为两浙路这两年来开始横征暴敛,沿海地区除了农税、田赋,又在蔡京一党的策划下,加征渔税、海赋,不断压榨。渔民都快要活不下去了,此时听得这些话语,大部分人都毫不犹豫地拿上吃饭的家伙就都上了船。
温、台两州的地方官员起初接到这样的消息,只以为是海盗打劫换了个更吸引人的理由。海盗们的胃口比较大,一般都应该去抢商船,光是抢几个渔村,能搜罗到多少钱呢?所以,开始只是通知有钱人家关紧庄门,或者先搬回县城、州城里。那么,海盗就算是上了岸,也很难搞到补给,转不了多少天,连吃饭都保证不了,就只能打道回府。
但是,情况却并没有如想像中那样,杭州的两浙路帅司先是收到瑞安县紧急送出的急报,上面的字写得非常潦草,看得出形势的紧急:说大批海盗驾驶着巨大的战船,直接通过飞云江溯流而上。由于瑞安县城有一处城门是临江而建,海盗的船只高大,船上还有抛石器械可以直接攻击到城墙,瑞安城危在旦夕。
然后没两天后又是温州送来的急报,说是瑞安县守城衙役逃回州城,报告县城最终未能抗得住海盗们的强力进攻,城池陷落,官仓被抢,他们拼命逃回是因为带着知县的遗书,自称将会与城同生死。
紧接着便是台州那里如雪片一阵的求援信息,说海盗的巨船沿着临海江进来,再从永宁江上溯,包围住了黄岩县【注:宋时的台州在今天的临海市,而黄岩县恰是今天台州市黄岩区】,基本上也是凶多吉少。
此时知杭州、兼两浙路经略安抚使的叫宇文昌龄,是一个今年开春后已向朝廷递过两次致仕请求的老臣,皆因赵佶一时找不到可以对抗蔡京在两浙路影响力的合适官员,又不愿把这么重要的一地方职位放手让掉,于是便在这犹犹豫豫之间一直拖着。
而宇文昌龄此时看到这几份急报,心中却是那个气啊:这朝廷也是,早两个月准了自己的致仕请求,也就不会让自己还碰上眼前的这件糟心事。而且这次的地方官员又太没用,面对一些驾船抢劫的海盗,守不住乡下渔村是可以理解,可是最后连花费不少财力人力修筑的坚固县城都能丢掉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