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那时的我却是骨瘦如材,所以便由义父亲自给我定了一个名字叫罗庞。正是因为体弱,所以进了童子营后,便是专心学文习字做文章。差不多就在去年的时候,学生在环州有幸考取了贡士。”
“不过当初进童子营的时候,义父就有过交待,童子营是西北父老共同供养出来的人,所以无论有多大的能力与成就,优先想到的就是要留在西北为这里为父老们做事。所以,武班的同学在出去后,大多数都选择了到西军中从军;而我们这些文班的,即使像在下这样能够考取贡士,也都是自觉地留在各个地方去做夫子,可以教更多的西北孩子识字读书。”
西北童子营主要有三个班,其中参加武班学习的最多,这些孩子大多数身上与心里背负着家里的累年仇恨,都立志在学好了之后,要去西军上战场,去寻找西贼以报国仇家恨。又或者也有怀揣着立功扬名的志向,要成长为西北战场上的知名将军。
再有一个工班,主要是教孩子们学习一些可以傍身养家的手艺,其中自然是包括了秦刚从菱川书院那里引进的新式工具、新式工艺的生产应用手法。工班的孩子在出来之后,很容易就能成为酒坊、矿场、匠作坊里的骨干人才。甚至还会有些头脑灵活的孩子,想办法筹了一点本钱,索性就自己开起了作坊,做了掌柜的,还可以提携更多的同学;
而人数最不多的便就是像罗庞这样的文班孩子。西北的孩子好玩好动,读书习文实在是有不小的难度,能够在文班里坚持下来的,至少在毅力上都算是极不错的。而且,他们学出来之后,因为西北这里的平均水平,在参加各州的贡举考试时,显然很有优势。就像罗庞这样,同时去考的童子营文班学生,能够在州试中考中了,占了六成左右。
当然,老师们也会告诉他们实情,在西北时,他们算是鹤立鸡群,但是要拿眼下的水平去京城参加后面的礼部试,那就是要与全天下的才子一同比试,遇上中原以及江淮一带的试子们,他们的难度会非常之大,能够通过上榜的可能性就很低了。所以,对于他们而言,留在西北这里的私塾、或者争取进入地方官学当教授,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与出路。
无论这三个班的任何一个孩子,他们在有了出路之后,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童子营身份,并共同奉秦刚为义父,即使是朝廷中开始传出各种不利的消息,以至于这里的这里的官员都开始对他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们依旧坚持以秦刚义子的身份为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法深有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