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麻烦。
而这个梦想,却因此时集中在一个根本就不该承载的人身上而变得更加迷离扑朔——熙河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童贯。
熙河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这个职位实际在西北六路各经略安抚使之上。
早在神宗时代,为能够节制统领陕西各路原有的经略安抚使,以合力对付西夏作战,当时便任命了宦官李宪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之后再为熙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
作为李宪的弟子,童贯终于能够梦圆西北军政大权之梦想,坐到了这个边疆大帅位上。
只是,现知枢密院事的蔡卞,却坚决反对在这个位置上任用宦官,并不惜因此与他的弟弟此时的左相蔡京针锋相对,并拒绝在童贯的任命诏书上加署枢密院的同意意见。
可惜,任命童贯的真正意见出自于皇帝,对于赵佶来说,西北的骄兵悍将,他一个都信不过。要是换成文臣,他也担心会削弱战斗力,在保留这些武将统领的前提下,在他们头上派出一个自己最信任的宦官,这便是他最满意的结果。
更何况,他对于童贯之前在青唐战事的所有结果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蔡京,在读懂了皇帝的内心后,便及时地站出来,支持对于童贯的任命,动用了他左相的权力,强行绕过枢密院而通过。
雄心勃勃的童大帅,也看到了当他跃居这个全新高度的职务之后,是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了——相对而言,蔡京确实要比高俅、胡衍靠谱得多。
于是,他坚持将置制使府从原来更安全的凤翔府迁至熙州,与依附蔡京的王厚更紧密地合作在一起,也表示出自己从此开始对夏攻略的决心。
只是,此时的陇右的青唐人,并不是像他们想象得那么地老实可靠。
新任陇右都护王舜臣,虽然也是一名西北悍将,但他明显缺少了王厚对于蕃人恩威并施的那种手腕,只知道依靠军威一味弹压与平定。陇右之地表面上看似平静无比,底下却是暗流波动。尤其是已经缓过劲来的西夏人,一直在背后撺掇着青唐人的旧部阴谋发起叛乱。
而此时与陇右接壤的河州知州,正是当年跟随王厚一同参加过收复青唐的刘仲武。出于对旧青唐地区的熟悉与敏感性,他已经深深地发现了眼下存在的危机。只是对于这些情况,他并没选择直接汇报给他的顶头上司王厚,也没汇报给西北最高军事长官童贯,而是汇报到了京城那里,报给了大宋禁军殿前都虞候高俅!
本小章还未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